導讀:
2015年春節后第一周,發改委宣布天然氣調價和價格并軌,改革的春意凌烈。隨后,公民柴靜在兩會前夕又拋出能源和環保的重磅炸彈——《穹頂之下》,一時間舉國上下刷爆朋友圈。一個行業議題,此時已經升級為一個國家全體國民的痛點話題。
文\\劉洋 石油觀察網研究員
2015年春節后第一周,發改委宣布天然氣調價和價格并軌,改革的春意凌烈。隨后,公民柴靜在兩會前夕又拋出能源和環保的重磅炸彈——《穹頂之下》,一時間舉國上下刷爆朋友圈。一個行業議題,此時已經升級為一個國家全體國民的痛點話題。
《穹頂之下》得以播出的高層意向和全民瘋轉的下層民意,已經開始潛移默化推動一個行業的變革,不管這個行業是否愿意接受改變。
所有人都無法否認,天然氣作為當前解決霧霾問題,改善環境保護與能源消耗關系,最現實的清潔能源。
石油觀察特此展望未來沿革,試圖為大家梳理一下天然氣市場未來可能的改革脈絡圖。
柴靜和天然氣調價
2013年以前,我國天然氣價格門站價格由出廠價和管輸費構成的成本加成方法定價,天然氣出廠價經歷了單一氣價,“雙軌制”,到政府指導定價的過程;天然氣管輸費經歷了老線老價、新線新價的復雜局面。2011年在兩廣地區實行天然氣價格試點,以上海作為基準點,天然氣價格由成本加成向市場凈回值定價轉變,從2013年7月10日開始在全國推廣。
2013年的價改參照2012年的可替代能源進口價格合理比價水平,考慮到當時天然氣價格偏低,采取了臺階提價,區別存量氣和增量氣。政府指導門站價格,實行最高上限價格管理。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出廠價格,以及液化天然氣氣源價格放開。
增量氣門站價格按照廣東、廣西試點方案中的計價辦法,一步調整到2012年下半年以來可替代能源價格85%的水平,并不再按用途進行分類。廣東、廣西增量氣實際門站價格暫按試點方案執行。存量氣門站價格適當提高。防止群眾情緒反彈,居民用氣價格不作調整。
2014年繼續深化價格改革,進一步調整非居民用存量天然氣價格,非居民用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千立方米提高400元。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不作調整,進一步落實放開進口液化天然氣(LNG)氣源價格和頁巖氣、煤層氣、煤制氣出廠價格。同時計劃2015年增量氣和存量氣價格并軌。
通過兩次調整,天然氣價格明顯上升。在2014年下半年國際油價持續走低情況下,天然氣價格偏高問題凸顯,市場出現清潔能源“逆替代”現象,市場對于天然氣價格改革呼聲高企。加之2014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786億立方米,增長5.6%,增速明顯低于往年,處于較低水平,給大力發展天然氣的愿景增添了幾分陰影。
2015年2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通知,決定自4月1日采暖基本結束后將存量氣和增量氣門站價格并軌,全面理順非居民用氣價格,同時試點放開直供用戶用氣價格,居民用氣門站價格不作調整。
2014年下半年以來,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等可替代能源價格隨國際市場油價出現較大幅度下降,按照現行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價格聯動,將各省份增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每立方米降低0.44元,存量氣最高門站價格提高0.04元,實現價格并軌。
此次調價兩大亮點,一個是價格調整改變調價即是漲價的規律,是破天荒之舉也是市場行為的必然結果,正如《穹頂之下》中所述的“將市場的權利還給市場”。
另一大亮點是放開直供用戶(化肥企業除外)用氣門站價格,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天然氣價格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完全放開氣源價格,政府只監管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管道運輸價格和配氣價格。開放直供用戶雖然只是試點,但是意義之大,對于推動天然氣交易市場建設具有積極作用。至此“三連跳”告一段落。非居民天然氣價格并軌,回歸合理價格水平,居民價格將全面開啟階梯氣價。
天然氣:能源改革的先聲
中國環境問題是天然氣發展和改革的最大動力。
2013年國家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3年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692億立方米,增長12.9%,增量247億立方米。此外,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建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到2020年天然氣供應能力達到4000億立方米,力爭達到4200億立方米。
2014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對天然氣的發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天然氣主干管道里程達到12萬公里以上。
2014年,由于全國經濟低迷,國際油價“塌方式”下跌,我國天然氣增速明顯低于往年,全年表觀消費量不足1800億立方米,相比2013年增速不足百億立方米。與2014年全國能源消費總量42.6億噸標準煤相比,天然氣的表現多少讓人有點失望。
大力發展天然氣已經成為國策,然而天然氣市場的需求就不那么樂觀,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2015年實現2000億立方米都是問題,2020年實現4000億立方米的消費量更無從談起。
影響天然氣發展的因素,首當其沖的是價格,好在2015年2月28日發布的價改文件讓天然氣的未來看到了些許光芒,非居民門站的氣價梳理了,但還有眾多問題需要解決,而這正是更加系統性的能源市場體系改革。
“柴靜”的下一個目標
防治霧霾不僅僅是柴靜一人的責任,更是我們所有的責任。大力發展天然氣是治理霧霾的必經之路,但還需遵循市場發展規律。破解天然氣發展的瓶頸,除了機制上的改革外還要有管理上突破,市場化發展是大勢所趨。
天然氣市場從非競爭市場向市場化轉變需要經過供應多元化、管網第三方準入、運銷分離、發展現貨期貨等幾個過程,逐步放開競爭環節壟斷,引入有效競爭力,由市場配置資源,這些是未來所有柴靜們需要攻克的目標。石油觀察全體小伙伴堅定地站在油氣業改革者的一邊。
1、生產多元化。打破資源壟斷,由市場配置資源。預計到2017年,頁巖氣、煤制天然氣等非常規資源增多,供應更加多元,我國天然氣資源供應大于需求,供需形勢出現扭轉,屆時推動天然氣市場化改革更符合時機。
2、管道等基礎設施第三方準入。隨著資源供應多元化,中游管道主要有“三桶油”占據,不實行沒有歧視的第三方準入,管輸的矛盾將更加突出。
3、信息公開透明。打破信息壁壘,避免重復建設投入。同時管網等基礎設施運行數據公開透明,有利于第三方注入。
4、分離管道公司銷售。隨著天然氣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管道公司運銷分離,有利于第三方無歧視準入,提高運行效率。同時方便與政府對管網定價的監管。
5、增加短期合約。短期合約來平衡短期的供需關系,并給市場參與者提供他們所需的靈活性。
6、發展現貨市場。由于現貨市場流動性較強,天然氣的現貨價格反映天然氣短期邊際成本的變化,反映天然氣在特定現貨市場區域的市場價值和供求狀況。由于價格是在透明的、競爭的市場中動態形成的,故天然氣定價變得更有效率。
7、發展天然氣金融市場。在價格波動時,規避風險,套期保值。優化資源配置,提高天然氣利用效率。同時爭取進口天然氣價格談判主動權,謀求國際天然氣市場和天然氣定價話語權。
8、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政府需要轉變在天然氣市場中的角色,成為監管者和競爭委員會的仲裁者。政府科學監管、企業規范經營、市場公平競爭才能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柴靜打響了第一槍,油氣業的改革者你們跟上,石油觀察小伙伴緊隨你們的腳步。